彭水县加强基层公共文化 (1/2)
白金小说网 www.bjklic.com,cgy661021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2012年2月,按照领导的安排,我们对彭水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,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,丰富基层文化活动,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。
一、彭水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
彭水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部,地处武陵山区,位居乌江下游。北接湖北,南连贵州。全县辖3个街道14镇22乡,共300个村(社区)、67万人。面积3905。22平方公里。彭水历史文化悠久,古黔中文化在我国古文化领域独树一帜,曾一度在该领域产生了“黔中文化现象”因此,彭水县也被冠以“黔中文化之乡”的美誉。
(一)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
目前,彭水县已建成县级文化馆1个,占地3000平方米;县级图书馆1个,藏书1万多册;县级文化活动中心1个,有9个展厅,展品约1000余件;县新华书店1个。
1、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具规模。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自2009年启动以来,截止目前,已建成55个农家书屋,总投资107万多元,分布于29个街道乡镇,已建农家书屋占总任务的38%,受益群众达25。16万人。
2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加强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。近年来,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持续推进,取得了可喜成绩。调查中了解到,目前,全县已建成县、乡(街道、镇)、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,已建成1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、汉葭镇、高谷镇、保家镇等8个乡镇共享工程服务点、汉葭镇镇南村、高谷镇庞家坝村、保家镇羊头铺村等43个村级共享工程服务点,约占总任务的23%,覆盖面达18万人,总投资143万多元。根据县文化体育局的部署,今年彭水县县将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进度,计划再建120个共享工程服务点。
3、乡镇(街道)综合文化站(室)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。截止目前,全县39个乡镇(街道),已建29个乡镇(街道)综合文化站和5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,总投资416万多元。今年,在建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3个,投资65万多元。已建和在建乡镇文化站达总任务的70%,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总任务的18%。乡镇综合文化站(室)覆盖29个乡镇及52个村(社区居委会),约使26万群众受益,它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和好评,已成为农村最具集聚力的文化中心和生活中心。
4、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建设全面推进。村广播室在对农村宣传、信息传递和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成为其他任何媒体无法替代的重要支农手段和途径。彭水县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建设自1996年实施以来,到2011年底,共计完成350个工程建设任务,同时完成村广播室建设工程105个,解决了2万多户边远山区群众收听、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。2011年5月,新一轮20户以上自然村“村村通”工程在全县开始实施,工程建设任务总数1010个,将解决2。5万余户边远山区群众收听、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。截止目前,已完成了22个乡镇850个工程建设任务,发放安装设备2。3万套(户),占总任务的95%;完成了106个行政村广播室建设工程,广坪镇、青木川镇的行政村全部完成了广播室建设。预计2012年10月初,我县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将全面完成。
(二)文化队伍建设情况
彭水县文化系统在职人员105人,局机关22人,县宣传文化中心30人,乡镇文化专干29人。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60%以上,已初步形成了层次合理、门类齐全、布局均衡的人才队伍体系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县共有遍布城乡的业余文艺团队9个,其中文学社6家,文艺协会3家。全县加入中、省、市各类文化文艺专业协会会员共计130人,涵盖国家文联专业协会8大类。全县文化艺术出版个人作品20余部,主要类别为文学、美术、音乐;发表个人作品约3000余篇,主要发表于中、省、市、县各类报纸、杂志、专业刊物。
(三)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
全县特色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,主要有姣阿依舞、鞍子苗歌、社火、采花山、舞狮、秧歌、腰鼓等;民间传承艺人众多。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。调研中发现,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一些乡镇文化站、村文化活动室、农家书屋成为当地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传播的主阵地,发挥着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作用。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广场的兴建,一支支有着较高艺术水准的群众文化艺术团队,常年活跃在全县各主要街道、广场,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,成为我县广场文化、社区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三是形式多样的“文化下乡”活动,给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注入了强大活力,对基层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起着示范、导向作用。
(四)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
彭水县县已成立县非遗中心,设在县宣传文化中心。2010年,完成了全县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,根据普查我县非遗保护普查目录共有5类7项,分别为都锦子、彩莲船、祭蔡龙王、民间陶艺烧制、郁山凤屏、鞍子民歌、苗绣。
(五)推进羌文化保护工作
2008年10月,我县被重庆市文化局列入黔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。2009年,黔中文化保护工作全面启动,挖掘和传承发展黔中文化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效果。调查中了解到,彭水县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:一是成立了彭水县黔中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彭水县黔中文化研究会,收集整理了全县黔中文化遗迹相关资料,并编辑出版黔中文化研究刊物;收购了一批极具黔中文化特征的民俗文物物件2000余件,其中民间收藏3000余件。二是印发了彭水黔中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实施方案,分解落实了各部门承担的黔中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事项任务;到西南民族大学招聘了大学生来我县就业,充实了苗族演艺人员。三是加大黔中文化的对外交流,提升彭水黔中文化的知名度,分别于10年9月和11年8月召开了首届彭水黔中文化研讨会。专家经过讨论认可了彭水县为古黔中遗址区域,取得了圆满成功。四是加强宣传,编排了苗族采花山舞,组织社区群众跳苗舞唱苗歌,推出了最具黔中文化代表性的哭嫁戏。
二、当前彭水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
1、基层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,投入不足。调查中了解到,当前,文化工作“说起来重要,做起来次要,忙起来不要”的现象... -->>
2012年2月,按照领导的安排,我们对彭水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,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,丰富基层文化活动,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。
一、彭水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
彭水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部,地处武陵山区,位居乌江下游。北接湖北,南连贵州。全县辖3个街道14镇22乡,共300个村(社区)、67万人。面积3905。22平方公里。彭水历史文化悠久,古黔中文化在我国古文化领域独树一帜,曾一度在该领域产生了“黔中文化现象”因此,彭水县也被冠以“黔中文化之乡”的美誉。
(一)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
目前,彭水县已建成县级文化馆1个,占地3000平方米;县级图书馆1个,藏书1万多册;县级文化活动中心1个,有9个展厅,展品约1000余件;县新华书店1个。
1、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具规模。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自2009年启动以来,截止目前,已建成55个农家书屋,总投资107万多元,分布于29个街道乡镇,已建农家书屋占总任务的38%,受益群众达25。16万人。
2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加强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。近年来,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持续推进,取得了可喜成绩。调查中了解到,目前,全县已建成县、乡(街道、镇)、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,已建成1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、汉葭镇、高谷镇、保家镇等8个乡镇共享工程服务点、汉葭镇镇南村、高谷镇庞家坝村、保家镇羊头铺村等43个村级共享工程服务点,约占总任务的23%,覆盖面达18万人,总投资143万多元。根据县文化体育局的部署,今年彭水县县将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进度,计划再建120个共享工程服务点。
3、乡镇(街道)综合文化站(室)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。截止目前,全县39个乡镇(街道),已建29个乡镇(街道)综合文化站和5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,总投资416万多元。今年,在建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3个,投资65万多元。已建和在建乡镇文化站达总任务的70%,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总任务的18%。乡镇综合文化站(室)覆盖29个乡镇及52个村(社区居委会),约使26万群众受益,它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和好评,已成为农村最具集聚力的文化中心和生活中心。
4、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建设全面推进。村广播室在对农村宣传、信息传递和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成为其他任何媒体无法替代的重要支农手段和途径。彭水县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建设自1996年实施以来,到2011年底,共计完成350个工程建设任务,同时完成村广播室建设工程105个,解决了2万多户边远山区群众收听、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。2011年5月,新一轮20户以上自然村“村村通”工程在全县开始实施,工程建设任务总数1010个,将解决2。5万余户边远山区群众收听、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。截止目前,已完成了22个乡镇850个工程建设任务,发放安装设备2。3万套(户),占总任务的95%;完成了106个行政村广播室建设工程,广坪镇、青木川镇的行政村全部完成了广播室建设。预计2012年10月初,我县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将全面完成。
(二)文化队伍建设情况
彭水县文化系统在职人员105人,局机关22人,县宣传文化中心30人,乡镇文化专干29人。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60%以上,已初步形成了层次合理、门类齐全、布局均衡的人才队伍体系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县共有遍布城乡的业余文艺团队9个,其中文学社6家,文艺协会3家。全县加入中、省、市各类文化文艺专业协会会员共计130人,涵盖国家文联专业协会8大类。全县文化艺术出版个人作品20余部,主要类别为文学、美术、音乐;发表个人作品约3000余篇,主要发表于中、省、市、县各类报纸、杂志、专业刊物。
(三)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
全县特色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,主要有姣阿依舞、鞍子苗歌、社火、采花山、舞狮、秧歌、腰鼓等;民间传承艺人众多。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。调研中发现,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一些乡镇文化站、村文化活动室、农家书屋成为当地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传播的主阵地,发挥着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作用。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广场的兴建,一支支有着较高艺术水准的群众文化艺术团队,常年活跃在全县各主要街道、广场,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,成为我县广场文化、社区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三是形式多样的“文化下乡”活动,给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注入了强大活力,对基层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起着示范、导向作用。
(四)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
彭水县县已成立县非遗中心,设在县宣传文化中心。2010年,完成了全县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,根据普查我县非遗保护普查目录共有5类7项,分别为都锦子、彩莲船、祭蔡龙王、民间陶艺烧制、郁山凤屏、鞍子民歌、苗绣。
(五)推进羌文化保护工作
2008年10月,我县被重庆市文化局列入黔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。2009年,黔中文化保护工作全面启动,挖掘和传承发展黔中文化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效果。调查中了解到,彭水县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:一是成立了彭水县黔中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彭水县黔中文化研究会,收集整理了全县黔中文化遗迹相关资料,并编辑出版黔中文化研究刊物;收购了一批极具黔中文化特征的民俗文物物件2000余件,其中民间收藏3000余件。二是印发了彭水黔中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实施方案,分解落实了各部门承担的黔中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事项任务;到西南民族大学招聘了大学生来我县就业,充实了苗族演艺人员。三是加大黔中文化的对外交流,提升彭水黔中文化的知名度,分别于10年9月和11年8月召开了首届彭水黔中文化研讨会。专家经过讨论认可了彭水县为古黔中遗址区域,取得了圆满成功。四是加强宣传,编排了苗族采花山舞,组织社区群众跳苗舞唱苗歌,推出了最具黔中文化代表性的哭嫁戏。
二、当前彭水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
1、基层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,投入不足。调查中了解到,当前,文化工作“说起来重要,做起来次要,忙起来不要”的现象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