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金小说网 www.bjklic.com,大曜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“是不是在想我?”
“我天天能见着你,想你做什么?”
“如果是想跟我……嗯,不必忍着啊,直接说就好了。”
“喂——”韶宁和反嘲,“你还好意思如此大言不惭,也不想想昨晚上,究竟是谁先体力不支晕过去的?”
伶舟心下微微一窘,脸上却面不改色:“那就多练习几次,下回我保证不在你筋疲力尽之前晕过去。”
韶宁和忍不住被他逗笑了,摸摸他的脑袋:“行了,别嘴硬了,昨晚上是我没控制好,以后我不会这样毫无节制地折腾你了。”
伶舟心里有点不爽,韶宁和越是惯着他,越让他生起一种挫败感。他对自己第一次的表现很不满意,下一回,他一定要扳回一局才行。
他正如此下着决心,却听韶宁和已经转移了话题:“对了,伶舟,今日丞相召我去问话,你猜结果如何?”
伶舟这才想起正事,忙问:“如何了?”
于是韶宁和将事情的经过叙述了一遍,说罢感叹道:“我记着你的话,该冒险的时候就得冒冒险,这法子果然奏效。”
伶舟双眼晶亮地看着他:“那丞相最后答应了么?”
“丞相说,既然我想出人头地,他也不拦着我。他会帮我打通关节,但要成功,还得靠我自己的努力。”
伶舟猜测道:“丞相大人的意思,是让你在接下来的议郎阁会议上有所表现?”
韶宁和惊诧地看着伶舟:“你怎么知道?”
“猜的呗。”伶舟轻描淡写地耸了耸肩,“既能帮你打通关系,又需要靠你自己努力,还有什么比在议郎阁会议上崭露头角更合情合理了?如此一来,大家都看到了你的表现,还有谁会在背地里非议你呢?”
韶宁和点头道:“我也是猜到了丞相有此番考量,所以,我接受了他对我的考验。”
伶舟望着他踌躇满志的模样,心中微微一动,笑道:“宁和,以前我跟着师傅的时候,师傅曾教导过我一句话,现在,我将这句话转赠与你。”
韶宁和想起伶舟还有位已经远游了的世外高人师傅,于是好奇道:“什么话?”
“善造势者,为智;善用势者,为谋。什么时候需要造势,什么时候只需用势,得因时而异。”伶舟说到此,突然表情一变,故作崇拜地望着韶宁和,“这一点,相信议郎大人日后一定能参悟得比小人通透。”
第六十六章
三日之后,议郎阁果然召开了一次议事会。
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,除了光禄丞李往昔、光禄大夫蔡衡宇、太中大夫段启云、中散大夫谭笑悯、谏议大夫张崇翮,以及包括韶宁和在内的诸位议郎,还有同样隶属于光禄勋的两位颇有资历的中郎将。
官员们陆续进入会场时,都没有注意到,在会场的另一端,光禄卿管喻龄引着闻守绎,从会场后方的狭窄阶梯拾级而上,十分低调地进入了二楼的小会议厅。
“丞相大人,这边请。”
在管喻龄的示意下,闻守绎神色平和地在主位上落座,他所在的这个位置,只要略一低头,便能透过窗户,将下方的主会场看得一清二楚。
管喻龄从一旁的小厮手中接过茶盘,亲手为闻守绎斟茶,口中赔着小心:“不知丞相大人今日到访,准备不周,还望见谅。”
“是我没有提前通知,这不怪你。”闻守绎摆了摆手,目光却一直停留在楼下主会场的入口处,他发现每一位参会人员在进入会场时,都被要求在登记簿上按手印。
闻守绎鲜少参加此类会议,对此表示不解。
“这是守密承诺,”管喻龄解释道:“一般性会议是不需要如此繁琐的流程的,但如果涉及重要议事内容,在会议结果未正式公布之前,所有参会人员不得对外透露一个字,以手印为证,如若有人违反规定,将根据后果的严重性予以相应惩处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闻守绎微微颔首,随即意识到了什么,起身道:“那么我是否也该避避嫌?”
“不必不必,”管喻龄忙请他坐下,“本次议事内容,是皇上亲自定的。皇上还说,宋将军之事,已事先与丞相大人有过商讨,所以下官认为,丞相大人既是知情人,旁听也无妨。”
闻守绎心下了然,果然是讨论关于宋翊之事。但随即他心中又有些疑惑,皇上跟管喻龄提的这一句话,是随口一提,还是故意为之?
如果只是随口一提,以皇上与管喻龄仅有的几次接触来看,关系应该还未达到能信口闲聊的程度。但若是故意提及……
闻守绎越想越觉得,此事有些蹊跷。他拧着眉,将几日前与成帝的一番奏对细细回想了一遍,突然脑中精光乍现,豁然开朗。
他记得,他为帝师时,曾向小皇帝传授过一些御下之法——面对心机深沉者,问话不宜过于直白,否则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,应当旁敲侧击、迂回而上,在对方视听被混淆的瞬间,出其不意地切中要点,往往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。这就是所谓的“钩钜法”。
没想到,皇帝年纪轻轻,竟已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得如火纯青,连他这位老师也被蒙蔽了过去。
当初皇上召他入宫,先是故作随意地八卦了一下前日寿宴之上发生的小插曲——此时的皇上,料想他可能会有两种反应,一是对殷峰所为表现出极度不满,二是宽宏大量不予计较。
若是前者,皇上也许会附和几句,指责殷峰的不是,同时建议他尽早成婚,免除谣言。但谈话也许就到此为止了,因为这只是皇上的一种试探。
但他选择了后者,于是皇上一边安抚他,一边轻巧将此话揭过,随之而来的成婚建议,或许真是太后授意,又或许不过是皇上为了结束这个话题,信口一提罢了。
但他随后给出的拒婚理由,却出乎皇上意料,以至于双方半真半假地上演了一场感人肺腑的忠臣伴仁君的戏码。
不待此戏落幕,皇上紧接着便提出了宋翊之事,这才是此次召见问话的重点。
皇上其实对宋翊早有防心,想召他回京,但考虑到自己亲政时日尚短,势单力薄,万一遇到朝中重臣反对,将阻力重重,难以收场。于是,他打算从昔日恩师兼丞相的闻守绎这里寻求支持。
但召回宋翊,一方面是削弱了宋翊的兵权,另一方面,却是在繁京之地,为殷峰增加了政治盟友,这对闻氏一党来说,却是大大的不利。
是以,才有了开场那一番虚虚实实的试探。
而他借历史典故给出的暗示,也是支持皇上召回宋翊,这使君臣二人立场达成了一致,令皇上十分满意。
最后皇上拜谢恩师的举动,一方面或许是真心诚意地表示感谢,另一方面,却也阻断了他的退路,令他不得不坚定立场支持到底,没有动摇反悔的余地。
如果是平日里的他,或许在皇上转移话题时,便能立即识破... -->>
“是不是在想我?”
“我天天能见着你,想你做什么?”
“如果是想跟我……嗯,不必忍着啊,直接说就好了。”
“喂——”韶宁和反嘲,“你还好意思如此大言不惭,也不想想昨晚上,究竟是谁先体力不支晕过去的?”
伶舟心下微微一窘,脸上却面不改色:“那就多练习几次,下回我保证不在你筋疲力尽之前晕过去。”
韶宁和忍不住被他逗笑了,摸摸他的脑袋:“行了,别嘴硬了,昨晚上是我没控制好,以后我不会这样毫无节制地折腾你了。”
伶舟心里有点不爽,韶宁和越是惯着他,越让他生起一种挫败感。他对自己第一次的表现很不满意,下一回,他一定要扳回一局才行。
他正如此下着决心,却听韶宁和已经转移了话题:“对了,伶舟,今日丞相召我去问话,你猜结果如何?”
伶舟这才想起正事,忙问:“如何了?”
于是韶宁和将事情的经过叙述了一遍,说罢感叹道:“我记着你的话,该冒险的时候就得冒冒险,这法子果然奏效。”
伶舟双眼晶亮地看着他:“那丞相最后答应了么?”
“丞相说,既然我想出人头地,他也不拦着我。他会帮我打通关节,但要成功,还得靠我自己的努力。”
伶舟猜测道:“丞相大人的意思,是让你在接下来的议郎阁会议上有所表现?”
韶宁和惊诧地看着伶舟:“你怎么知道?”
“猜的呗。”伶舟轻描淡写地耸了耸肩,“既能帮你打通关系,又需要靠你自己努力,还有什么比在议郎阁会议上崭露头角更合情合理了?如此一来,大家都看到了你的表现,还有谁会在背地里非议你呢?”
韶宁和点头道:“我也是猜到了丞相有此番考量,所以,我接受了他对我的考验。”
伶舟望着他踌躇满志的模样,心中微微一动,笑道:“宁和,以前我跟着师傅的时候,师傅曾教导过我一句话,现在,我将这句话转赠与你。”
韶宁和想起伶舟还有位已经远游了的世外高人师傅,于是好奇道:“什么话?”
“善造势者,为智;善用势者,为谋。什么时候需要造势,什么时候只需用势,得因时而异。”伶舟说到此,突然表情一变,故作崇拜地望着韶宁和,“这一点,相信议郎大人日后一定能参悟得比小人通透。”
第六十六章
三日之后,议郎阁果然召开了一次议事会。
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,除了光禄丞李往昔、光禄大夫蔡衡宇、太中大夫段启云、中散大夫谭笑悯、谏议大夫张崇翮,以及包括韶宁和在内的诸位议郎,还有同样隶属于光禄勋的两位颇有资历的中郎将。
官员们陆续进入会场时,都没有注意到,在会场的另一端,光禄卿管喻龄引着闻守绎,从会场后方的狭窄阶梯拾级而上,十分低调地进入了二楼的小会议厅。
“丞相大人,这边请。”
在管喻龄的示意下,闻守绎神色平和地在主位上落座,他所在的这个位置,只要略一低头,便能透过窗户,将下方的主会场看得一清二楚。
管喻龄从一旁的小厮手中接过茶盘,亲手为闻守绎斟茶,口中赔着小心:“不知丞相大人今日到访,准备不周,还望见谅。”
“是我没有提前通知,这不怪你。”闻守绎摆了摆手,目光却一直停留在楼下主会场的入口处,他发现每一位参会人员在进入会场时,都被要求在登记簿上按手印。
闻守绎鲜少参加此类会议,对此表示不解。
“这是守密承诺,”管喻龄解释道:“一般性会议是不需要如此繁琐的流程的,但如果涉及重要议事内容,在会议结果未正式公布之前,所有参会人员不得对外透露一个字,以手印为证,如若有人违反规定,将根据后果的严重性予以相应惩处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闻守绎微微颔首,随即意识到了什么,起身道:“那么我是否也该避避嫌?”
“不必不必,”管喻龄忙请他坐下,“本次议事内容,是皇上亲自定的。皇上还说,宋将军之事,已事先与丞相大人有过商讨,所以下官认为,丞相大人既是知情人,旁听也无妨。”
闻守绎心下了然,果然是讨论关于宋翊之事。但随即他心中又有些疑惑,皇上跟管喻龄提的这一句话,是随口一提,还是故意为之?
如果只是随口一提,以皇上与管喻龄仅有的几次接触来看,关系应该还未达到能信口闲聊的程度。但若是故意提及……
闻守绎越想越觉得,此事有些蹊跷。他拧着眉,将几日前与成帝的一番奏对细细回想了一遍,突然脑中精光乍现,豁然开朗。
他记得,他为帝师时,曾向小皇帝传授过一些御下之法——面对心机深沉者,问话不宜过于直白,否则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,应当旁敲侧击、迂回而上,在对方视听被混淆的瞬间,出其不意地切中要点,往往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。这就是所谓的“钩钜法”。
没想到,皇帝年纪轻轻,竟已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得如火纯青,连他这位老师也被蒙蔽了过去。
当初皇上召他入宫,先是故作随意地八卦了一下前日寿宴之上发生的小插曲——此时的皇上,料想他可能会有两种反应,一是对殷峰所为表现出极度不满,二是宽宏大量不予计较。
若是前者,皇上也许会附和几句,指责殷峰的不是,同时建议他尽早成婚,免除谣言。但谈话也许就到此为止了,因为这只是皇上的一种试探。
但他选择了后者,于是皇上一边安抚他,一边轻巧将此话揭过,随之而来的成婚建议,或许真是太后授意,又或许不过是皇上为了结束这个话题,信口一提罢了。
但他随后给出的拒婚理由,却出乎皇上意料,以至于双方半真半假地上演了一场感人肺腑的忠臣伴仁君的戏码。
不待此戏落幕,皇上紧接着便提出了宋翊之事,这才是此次召见问话的重点。
皇上其实对宋翊早有防心,想召他回京,但考虑到自己亲政时日尚短,势单力薄,万一遇到朝中重臣反对,将阻力重重,难以收场。于是,他打算从昔日恩师兼丞相的闻守绎这里寻求支持。
但召回宋翊,一方面是削弱了宋翊的兵权,另一方面,却是在繁京之地,为殷峰增加了政治盟友,这对闻氏一党来说,却是大大的不利。
是以,才有了开场那一番虚虚实实的试探。
而他借历史典故给出的暗示,也是支持皇上召回宋翊,这使君臣二人立场达成了一致,令皇上十分满意。
最后皇上拜谢恩师的举动,一方面或许是真心诚意地表示感谢,另一方面,却也阻断了他的退路,令他不得不坚定立场支持到底,没有动摇反悔的余地。
如果是平日里的他,或许在皇上转移话题时,便能立即识破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