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金小说网 www.bjklic.com,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:第一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灌婴也是沛公时代就从军的“老革命”,刘邦称帝之后封为颍阴侯。然而灌婴军至荥阳,却与齐王达成密谋:各自按兵不动,静观京师之变。一旦诸吕谋乱,共诛之。
外有刘襄,内有刘章,吕后所立小皇帝刘弘,所封淮阳王刘武、常山王刘朝、济川王刘太,都未成年。吕产和吕禄方寸大乱,竟不知何去何从。
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却决定动手。
陈平和周勃的第一步棋,是派出了一位说客。说客名叫郦寄,是郦食其的侄子,吕禄的好朋友。郦寄对吕禄说:
高皇帝和吕太后共定天下,刘氏九王,吕氏三王,大家都认可。但如果不去封国,拥兵京师,就会遭人猜疑。为什么不交出兵权,高枕无忧做国王呢?
吕禄认为有道理,便跟郦寄一起去打猎。
周勃立即行动。他先是假传圣旨骗开营门,然后又从吕禄那里取来将印,轻而易举就夺得北军兵权。
接下来,要解决南军。
南军的兵权掌握在吕产手中。这时,吕产已经得知灌婴与刘襄的密谋,跑进了未央宫。陈平闻讯,立即派朱虚侯刘章协助周勃。结果,吕产被拦在殿门外,最后被刘章杀死在厕所里。长乐宫卫尉吕更始,也被刘章杀死。
吕产一死,周勃便放手大清洗。他下令全城搜捕吕氏家人,不分男女老少,一律格杀勿论。于是,继梁王吕产、赘其侯吕更始之后,赵王吕禄、燕王吕通、临光侯吕(读如须,吕后妹,樊哙妻),也先后被捕被杀。
这可真是惊天血案。
但,此案可疑。
按照后世的说法,此案的起因是诸吕擅权,图谋不轨,危害刘氏。然而这种说法却只有罪名,没有罪证。反倒是诸吕一死,刘家就有人跟着倒霉。大臣会议宣布:小皇帝刘弘不是惠帝的儿子,应该废掉,另立天子。
这并不奇怪。刘弘,是吕后所立嘛!
只不过,出乎意料的是,被另立者并非踌躇满志的齐王刘襄,而是鲜为人知、一贯低调的代王刘恒。
说来这也是刘襄自作自受。
刘襄发难后,第一步就是夺琅琊王刘泽之兵。他派人去见刘泽,谎称自己年轻不懂事,愿以齐军相归属。刘泽上当受骗,跑到临淄接兵,却被刘襄扣押。
于是刘泽对刘襄说:大王是高帝长孙,臣泽在刘家年纪最大。现在大臣们犹豫,不知立谁为好,最后恐怕还得听泽的,为什么不让泽去游说群臣呢?
刘襄觉得有理,立即派车送刘泽回京。
然而刘泽说这话,不过是为了脱身,哪里会帮刘襄谋求帝位?相反,在讨论另立天子的会议上,第一个跳出来投反对票的就是刘泽。刘泽说,齐王的丈母娘家就像戴帽子的老虎。立齐王,不等于再立吕产和吕禄吗?
群臣均以为是。
现在,轮到刘襄有苦难言了。齐国虽兵强马壮,但真要西进长安,仍力不能及,也只好偃旗息鼓。此公以欺诈手段兼并他人实力,又因急于上位而被出卖,恐怕只能自己咽下苦果。连带刘章,也成了为人作嫁。
刘章和他弟弟刘兴居,后来倒是得到了酬劳。第二年,新皇帝刘恒封刘章为城阳王,兴居为济北王。城阳郡原本就是齐王刘肥割让给鲁元公主的,济北郡更是齐地,刘襄一点便宜没占着,刘恒也一点没亏损。
刘章被封,功在打前站;兴居受赏,功在断后路。大臣会议做出立刘恒为帝的决定后,刘兴居说:灭诸吕我没功劳,请让我去皇宫打扫卫生。于是与汝阳侯夏侯婴一起将小皇帝刘弘驱逐,然后迎刘恒进宫。
当晚,小皇帝刘弘和淮阳王刘武、常山王刘朝、济川王刘太都被杀死。刘弘死在少府,三王死在王府。实施谋杀的,据说是帝国的有关部门(有司)。
吕家人死光了。皇宫和京城里的刘盈一族,现在也死光了。请问这是安刘吗?请问这是平叛吗?
不,是政变。
政变是需要理由的,否则就没有合法性和正当性。对于陈平和周勃,就更是如此。
弥天大谎
陈平和周勃,都曾挺吕。
汉惠帝去世后第二年,吕后就动议要封诸吕为王。这并不奇怪,也未必不妥。看看下一页的地图就知道,当时的中央政府十分脆弱。诸侯们的王国占据了汉帝国的大半壁江山,直属中央的郡县十分有限。
所以,汉初的形势,跟当年的秦与六国无异。这才逼得刘邦不讲信义也不要脸面,痛下毒手灭掉或废掉燕王臧荼、韩王信、赵王张敖、楚王韩信、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,只留下无伤大雅的长沙王吴芮父子装门面。
废掉的异姓诸侯六国,封给或分给了刘家人。他们是:
刘邦长子齐王刘肥,三子赵王如意,四子代王刘恒,五子梁王刘恢,六子淮阳王刘友,七子淮南王刘长,八子燕王
刘建,堂兄荆王刘贾,四弟楚王刘交,侄儿吴王刘濞(读如譬)。至此,天下才基本上姓了刘。
引自田昌五、安作璋主编《秦汉史》第103页。
但,异姓王靠不住,同姓就靠得住吗?
也靠不住。
这一点,刘邦其实心里有数。汉高祖十一年,刘邦封刘濞为吴王时,就曾摸着他的背半开玩笑说:阿濞呀阿濞,你他妈的以后可别造反啊!
刘濞顿首:臣不敢!
不敢?后来七国之乱,领头的就是刘濞。
实际上,汉初同姓诸侯王不反,是因为有刘邦、吕后和惠帝。惠帝虽然懦弱,却毕竟是战争年代过来的人,又是嫡子,还有吕后撑腰、群臣护卫,当然坐得稳江山。
惠帝之后的小皇帝,就不好说了。小皇帝有两个,第一个叫刘恭,第二个叫刘弘。刘恭后来被吕后杀死,史称前少帝。之后是刘弘,为后少帝。两人都号称惠帝与宫女所生,其实可能是吕后胡乱立的,哪里镇得住?
吕后别无选择,只能临朝称制。
这时,萧何、曹参、张良、樊哙一班功臣元老,都已相继去世。朝中重臣,是右丞相王陵、左丞相陈平、太尉周勃。吕后要封诸吕为王,必须跟他们三人商量。
结果,王陵反对,陈平和周勃赞成。
赞成并不奇怪,也无不妥。因为当时的中央,不是少帝而是吕后。吕后安全,中央才安全。中央安全,帝国才安
全。吕后效法刘邦封同姓为王,其实是要维稳。
因此,陈平和周勃是对的,王陵反倒是不对的。
灌婴也是沛公时代就从军的“老革命”,刘邦称帝之后封为颍阴侯。然而灌婴军至荥阳,却与齐王达成密谋:各自按兵不动,静观京师之变。一旦诸吕谋乱,共诛之。
外有刘襄,内有刘章,吕后所立小皇帝刘弘,所封淮阳王刘武、常山王刘朝、济川王刘太,都未成年。吕产和吕禄方寸大乱,竟不知何去何从。
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却决定动手。
陈平和周勃的第一步棋,是派出了一位说客。说客名叫郦寄,是郦食其的侄子,吕禄的好朋友。郦寄对吕禄说:
高皇帝和吕太后共定天下,刘氏九王,吕氏三王,大家都认可。但如果不去封国,拥兵京师,就会遭人猜疑。为什么不交出兵权,高枕无忧做国王呢?
吕禄认为有道理,便跟郦寄一起去打猎。
周勃立即行动。他先是假传圣旨骗开营门,然后又从吕禄那里取来将印,轻而易举就夺得北军兵权。
接下来,要解决南军。
南军的兵权掌握在吕产手中。这时,吕产已经得知灌婴与刘襄的密谋,跑进了未央宫。陈平闻讯,立即派朱虚侯刘章协助周勃。结果,吕产被拦在殿门外,最后被刘章杀死在厕所里。长乐宫卫尉吕更始,也被刘章杀死。
吕产一死,周勃便放手大清洗。他下令全城搜捕吕氏家人,不分男女老少,一律格杀勿论。于是,继梁王吕产、赘其侯吕更始之后,赵王吕禄、燕王吕通、临光侯吕(读如须,吕后妹,樊哙妻),也先后被捕被杀。
这可真是惊天血案。
但,此案可疑。
按照后世的说法,此案的起因是诸吕擅权,图谋不轨,危害刘氏。然而这种说法却只有罪名,没有罪证。反倒是诸吕一死,刘家就有人跟着倒霉。大臣会议宣布:小皇帝刘弘不是惠帝的儿子,应该废掉,另立天子。
这并不奇怪。刘弘,是吕后所立嘛!
只不过,出乎意料的是,被另立者并非踌躇满志的齐王刘襄,而是鲜为人知、一贯低调的代王刘恒。
说来这也是刘襄自作自受。
刘襄发难后,第一步就是夺琅琊王刘泽之兵。他派人去见刘泽,谎称自己年轻不懂事,愿以齐军相归属。刘泽上当受骗,跑到临淄接兵,却被刘襄扣押。
于是刘泽对刘襄说:大王是高帝长孙,臣泽在刘家年纪最大。现在大臣们犹豫,不知立谁为好,最后恐怕还得听泽的,为什么不让泽去游说群臣呢?
刘襄觉得有理,立即派车送刘泽回京。
然而刘泽说这话,不过是为了脱身,哪里会帮刘襄谋求帝位?相反,在讨论另立天子的会议上,第一个跳出来投反对票的就是刘泽。刘泽说,齐王的丈母娘家就像戴帽子的老虎。立齐王,不等于再立吕产和吕禄吗?
群臣均以为是。
现在,轮到刘襄有苦难言了。齐国虽兵强马壮,但真要西进长安,仍力不能及,也只好偃旗息鼓。此公以欺诈手段兼并他人实力,又因急于上位而被出卖,恐怕只能自己咽下苦果。连带刘章,也成了为人作嫁。
刘章和他弟弟刘兴居,后来倒是得到了酬劳。第二年,新皇帝刘恒封刘章为城阳王,兴居为济北王。城阳郡原本就是齐王刘肥割让给鲁元公主的,济北郡更是齐地,刘襄一点便宜没占着,刘恒也一点没亏损。
刘章被封,功在打前站;兴居受赏,功在断后路。大臣会议做出立刘恒为帝的决定后,刘兴居说:灭诸吕我没功劳,请让我去皇宫打扫卫生。于是与汝阳侯夏侯婴一起将小皇帝刘弘驱逐,然后迎刘恒进宫。
当晚,小皇帝刘弘和淮阳王刘武、常山王刘朝、济川王刘太都被杀死。刘弘死在少府,三王死在王府。实施谋杀的,据说是帝国的有关部门(有司)。
吕家人死光了。皇宫和京城里的刘盈一族,现在也死光了。请问这是安刘吗?请问这是平叛吗?
不,是政变。
政变是需要理由的,否则就没有合法性和正当性。对于陈平和周勃,就更是如此。
弥天大谎
陈平和周勃,都曾挺吕。
汉惠帝去世后第二年,吕后就动议要封诸吕为王。这并不奇怪,也未必不妥。看看下一页的地图就知道,当时的中央政府十分脆弱。诸侯们的王国占据了汉帝国的大半壁江山,直属中央的郡县十分有限。
所以,汉初的形势,跟当年的秦与六国无异。这才逼得刘邦不讲信义也不要脸面,痛下毒手灭掉或废掉燕王臧荼、韩王信、赵王张敖、楚王韩信、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,只留下无伤大雅的长沙王吴芮父子装门面。
废掉的异姓诸侯六国,封给或分给了刘家人。他们是:
刘邦长子齐王刘肥,三子赵王如意,四子代王刘恒,五子梁王刘恢,六子淮阳王刘友,七子淮南王刘长,八子燕王
刘建,堂兄荆王刘贾,四弟楚王刘交,侄儿吴王刘濞(读如譬)。至此,天下才基本上姓了刘。
引自田昌五、安作璋主编《秦汉史》第103页。
但,异姓王靠不住,同姓就靠得住吗?
也靠不住。
这一点,刘邦其实心里有数。汉高祖十一年,刘邦封刘濞为吴王时,就曾摸着他的背半开玩笑说:阿濞呀阿濞,你他妈的以后可别造反啊!
刘濞顿首:臣不敢!
不敢?后来七国之乱,领头的就是刘濞。
实际上,汉初同姓诸侯王不反,是因为有刘邦、吕后和惠帝。惠帝虽然懦弱,却毕竟是战争年代过来的人,又是嫡子,还有吕后撑腰、群臣护卫,当然坐得稳江山。
惠帝之后的小皇帝,就不好说了。小皇帝有两个,第一个叫刘恭,第二个叫刘弘。刘恭后来被吕后杀死,史称前少帝。之后是刘弘,为后少帝。两人都号称惠帝与宫女所生,其实可能是吕后胡乱立的,哪里镇得住?
吕后别无选择,只能临朝称制。
这时,萧何、曹参、张良、樊哙一班功臣元老,都已相继去世。朝中重臣,是右丞相王陵、左丞相陈平、太尉周勃。吕后要封诸吕为王,必须跟他们三人商量。
结果,王陵反对,陈平和周勃赞成。
赞成并不奇怪,也无不妥。因为当时的中央,不是少帝而是吕后。吕后安全,中央才安全。中央安全,帝国才安
全。吕后效法刘邦封同姓为王,其实是要维稳。
因此,陈平和周勃是对的,王陵反倒是不对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