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金小说网 www.bjklic.com,三国——历史的横截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●4三国名君子崔琰
崔琰是必须要封的,《三国志》载:“琰声姿高畅,眉目疏朗,须长四尺,甚有威重,朝士瞻望,而太祖亦敬惮焉。”崔琰的名声在当时虽然不如邴原、荀彧、孔融那样享有大名,在儒林威望甚重,但也算是有声望的人了。崔琰幼年的时候,朴讷寡言,喜欢剑术,算是个武人,他在二十三的时候才开始读《论语》、《韩诗》,文明开化得比较晚,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一起跟随大儒郑玄受学,这才算拿到了儒林通行证,不过他学业还没完成,就碰上了黄巾之乱,徐州黄巾攻破北海郡,郑玄带着门人到不其山避难,粮食问题解决不了,郑玄只好把门人解散了,所以崔琰算是没能毕业。之后崔琰过了一段四处流浪的日子,当时只要是郑玄的学生,就很容易出名,大将军袁绍听说了,就征召崔琰做官。崔琰就职后发现一个令他不齿的问题:袁绍的军队喜欢掘墓挖坟,在正人君子看来,这太不成体统了,袁绍这支军队是可耻的军队,身为大儒郑玄学生的崔琰看不过去,于是毫不犹豫地向袁绍进谏,袁绍因为他说得在理,就封他为骑都尉,估计这只是安慰他,表示他袁绍听得进忠言。当然,士兵们该盗墓的还接着盗,建安年间,活人少坟墓多,活人的钱不好挣,死人的钱财倒容易得来,而且是纯利润,就连曹操也学袁绍干这事,至少军饷可以解决一部分,当然曹操干得比袁绍艺术多了,更有创造性,他给盗墓贼封官,很新鲜的官位,历史上没有过的,曰:摸金校尉,这可是一个职业兵种。去年中国流行《鬼吹灯》,摸金校尉这个历史上一直沉寂的官职开始大火特火,许多人终于知道,原来盗墓贼也可以是官封的,这也算宏扬了曹操当年的创造性思维。
后来袁绍看到曹操强大起来了,就想征伐曹操,崔琰立即反对,他认为天子在曹操那里,所以民心也在曹操那里,荀彧荀攸这样的能人异士以及儒家智士等希望汉朝复兴的人,都帮着曹操,所以想战胜曹操其实很困难。袁绍很生气,认为这是崔琰心不向着自己,他讨厌这些士人,谁拥有汉献帝他们就拥护谁,替谁说话,生怕战火烧着娇弱的皇帝,他们的脑袋是不转弯的。袁绍不听崔琰的建议,出兵攻曹,结果在官渡遭了惨败。陈寿写《三国志》,往往写主公不听谋臣建议,故有……之败,将复杂的问题写得很简单,以此来突出这个谋臣的能耐,崔琰这个分析就被当成他有能力的证据写进了史书。后来袁绍死了,两个儿子都想把崔琰纳入麾下,错投了袁家老爸的崔琰眼光本来很高,他不肯再错投儿子了,他看得出二袁必败,于是不肯屈就,称病固辞不肯就任,袁绍两个儿子思路一致,你不投靠我那就整治你,于是把他给囚禁起来了,君子总是有几个真朋友的,阴夔、陈琳及时地进行了营救,崔琰得以不死。不过崔琰的坏运气并没持续多久,曹操打败了袁氏,就任冀州牧,召崔琰任别驾从事,曹操待崔琰很亲,因为崔琰反对袁绍打自己,再加上,崔琰毕竟是曹操从袁氏的监牢里解放出来的嘛,曹操在心理上将崔琰视为自己人。有一次曹操得意忘形地对崔琰说:“昨案户籍,可得三十万众,故为大州也。”我一下子得了三十万人啊!冀州真是个大地方啊。一副暴发户发了大财的嘴脸,作为正人君子的崔琰对曹操将百姓视为私人财富的心态很不屑,要知道儒家看来,百姓是天下之本,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,可曹操把天下苍生视为囊中的私物,视为他个人的私有财产,于是崔琰义正言辞地说:“今天下分崩,九州幅裂,二袁兄弟亲寻干戈,冀方蒸庶暴骨原野。未闻王师仁声先路,存问风俗,救其涂炭,而校计甲兵,唯此为先,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!”想想孔圣人吧,孔子的马厩起火了,孔子回到家第一件事先问:“伤人了吗?”根本就不问自己的财产——马,可曹操呢,得了冀州,先说有三十万战士(有人说是三十万百姓,但都是财富),根本不问这州的百姓生活得怎么样?所以崔琰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曹操,曹操听了,当即正色,郑重地向崔琰道歉,我曹操错了。当时那一幕,曹操座下的宾客没有不大惊失色的,因为他们见过许多当面跟曹操不客气的人,都没好果子吃,所以不管崔琰结果如何,他的胆量很值得钦佩。崔琰说的这话很有力度,这不是冀州士民对你曹公的希望,你这样表现会让士人寒心的,知道士人力量之大的曹操,朝思暮想的事情就是如何得到天下士人的心,要不是为了得到天下的人心,曹操养着汉献帝干什么呢?献帝只会花钱,而且时不时会下个衣带诏诛杀他曹操。后来曹操把曹丕交给崔琰调教,曹丕是个声色狗马之徒,从他兵慌马乱的时候抢袁家媳妇甄氏为妻就可以看出来了,崔琰劝曹丕,不要声色狗马,这样会让曹公失望的,要说曹丕真是个可教之材,本着曹操的宠爱重于一切的思想,还就虚心接受了,并非常郑重地对老师说,以后再有这样的错误,希望老师你及时提出来。总之,崔琰这个人目前的表现令曹操很满意。记住,是目前的表现令曹操很满意。
●4三国名君子崔琰
崔琰是必须要封的,《三国志》载:“琰声姿高畅,眉目疏朗,须长四尺,甚有威重,朝士瞻望,而太祖亦敬惮焉。”崔琰的名声在当时虽然不如邴原、荀彧、孔融那样享有大名,在儒林威望甚重,但也算是有声望的人了。崔琰幼年的时候,朴讷寡言,喜欢剑术,算是个武人,他在二十三的时候才开始读《论语》、《韩诗》,文明开化得比较晚,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一起跟随大儒郑玄受学,这才算拿到了儒林通行证,不过他学业还没完成,就碰上了黄巾之乱,徐州黄巾攻破北海郡,郑玄带着门人到不其山避难,粮食问题解决不了,郑玄只好把门人解散了,所以崔琰算是没能毕业。之后崔琰过了一段四处流浪的日子,当时只要是郑玄的学生,就很容易出名,大将军袁绍听说了,就征召崔琰做官。崔琰就职后发现一个令他不齿的问题:袁绍的军队喜欢掘墓挖坟,在正人君子看来,这太不成体统了,袁绍这支军队是可耻的军队,身为大儒郑玄学生的崔琰看不过去,于是毫不犹豫地向袁绍进谏,袁绍因为他说得在理,就封他为骑都尉,估计这只是安慰他,表示他袁绍听得进忠言。当然,士兵们该盗墓的还接着盗,建安年间,活人少坟墓多,活人的钱不好挣,死人的钱财倒容易得来,而且是纯利润,就连曹操也学袁绍干这事,至少军饷可以解决一部分,当然曹操干得比袁绍艺术多了,更有创造性,他给盗墓贼封官,很新鲜的官位,历史上没有过的,曰:摸金校尉,这可是一个职业兵种。去年中国流行《鬼吹灯》,摸金校尉这个历史上一直沉寂的官职开始大火特火,许多人终于知道,原来盗墓贼也可以是官封的,这也算宏扬了曹操当年的创造性思维。
后来袁绍看到曹操强大起来了,就想征伐曹操,崔琰立即反对,他认为天子在曹操那里,所以民心也在曹操那里,荀彧荀攸这样的能人异士以及儒家智士等希望汉朝复兴的人,都帮着曹操,所以想战胜曹操其实很困难。袁绍很生气,认为这是崔琰心不向着自己,他讨厌这些士人,谁拥有汉献帝他们就拥护谁,替谁说话,生怕战火烧着娇弱的皇帝,他们的脑袋是不转弯的。袁绍不听崔琰的建议,出兵攻曹,结果在官渡遭了惨败。陈寿写《三国志》,往往写主公不听谋臣建议,故有……之败,将复杂的问题写得很简单,以此来突出这个谋臣的能耐,崔琰这个分析就被当成他有能力的证据写进了史书。后来袁绍死了,两个儿子都想把崔琰纳入麾下,错投了袁家老爸的崔琰眼光本来很高,他不肯再错投儿子了,他看得出二袁必败,于是不肯屈就,称病固辞不肯就任,袁绍两个儿子思路一致,你不投靠我那就整治你,于是把他给囚禁起来了,君子总是有几个真朋友的,阴夔、陈琳及时地进行了营救,崔琰得以不死。不过崔琰的坏运气并没持续多久,曹操打败了袁氏,就任冀州牧,召崔琰任别驾从事,曹操待崔琰很亲,因为崔琰反对袁绍打自己,再加上,崔琰毕竟是曹操从袁氏的监牢里解放出来的嘛,曹操在心理上将崔琰视为自己人。有一次曹操得意忘形地对崔琰说:“昨案户籍,可得三十万众,故为大州也。”我一下子得了三十万人啊!冀州真是个大地方啊。一副暴发户发了大财的嘴脸,作为正人君子的崔琰对曹操将百姓视为私人财富的心态很不屑,要知道儒家看来,百姓是天下之本,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,可曹操把天下苍生视为囊中的私物,视为他个人的私有财产,于是崔琰义正言辞地说:“今天下分崩,九州幅裂,二袁兄弟亲寻干戈,冀方蒸庶暴骨原野。未闻王师仁声先路,存问风俗,救其涂炭,而校计甲兵,唯此为先,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!”想想孔圣人吧,孔子的马厩起火了,孔子回到家第一件事先问:“伤人了吗?”根本就不问自己的财产——马,可曹操呢,得了冀州,先说有三十万战士(有人说是三十万百姓,但都是财富),根本不问这州的百姓生活得怎么样?所以崔琰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曹操,曹操听了,当即正色,郑重地向崔琰道歉,我曹操错了。当时那一幕,曹操座下的宾客没有不大惊失色的,因为他们见过许多当面跟曹操不客气的人,都没好果子吃,所以不管崔琰结果如何,他的胆量很值得钦佩。崔琰说的这话很有力度,这不是冀州士民对你曹公的希望,你这样表现会让士人寒心的,知道士人力量之大的曹操,朝思暮想的事情就是如何得到天下士人的心,要不是为了得到天下的人心,曹操养着汉献帝干什么呢?献帝只会花钱,而且时不时会下个衣带诏诛杀他曹操。后来曹操把曹丕交给崔琰调教,曹丕是个声色狗马之徒,从他兵慌马乱的时候抢袁家媳妇甄氏为妻就可以看出来了,崔琰劝曹丕,不要声色狗马,这样会让曹公失望的,要说曹丕真是个可教之材,本着曹操的宠爱重于一切的思想,还就虚心接受了,并非常郑重地对老师说,以后再有这样的错误,希望老师你及时提出来。总之,崔琰这个人目前的表现令曹操很满意。记住,是目前的表现令曹操很满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