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金小说网 www.bjklic.com,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儒学系统。
赵通判仔细的回味一下,终于明白大部分,喃喃道:“好大的中庸。”
总体来说,现在的宋朝官员心态不是很恶,有嫉妒心理,但很难找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。
造成这种环境,一是刘娥,二是赵祯,皆是比较贤明的统治者。真正的那些“奸臣”不存在市场,换蔡京到赵祯朝,肯定非是蔡京,顶多就是一个吕夷简罢了。最恶的人,无疑是夏竦,然而夏竦当真是象史书里书写的十恶不赦?
所以赵俊对郑朗不吃味。
叹息一声,又说道:“郑知州,你也是现世报。”
别管这对小夫妻是不是在作秀,能做到这种样子,一般官员肯定是做不来的。于是好报应来了,让他豁然开朗,终于悟出郑氏中庸
郑朗没有急,想要诠注它,必须有一些帮手,帮手就是三个学生,严荣暂时帮不上忙的,三个学生学业还没有到那地步。自己也是,更欠缺的是阅历,对社会的认识。
确立了核心标准所在,放在哪儿了。
虽然此事与今天三碑赋迅速传扬开来,郑朗也保持着一颗谦卑的心,将视线转移到政务上来。
他那封奏折就到了京城。
其实吕夷简已从吕三叔信上得到许多消息。
看到郑朗的奏折,郑朗心中打的什么主意,一看吕夷简就清楚明了。这小子野心很大啊,离得远,还不知道郑朗另一件野心很大的事,已经出现黎明的曙光。
反正猜测出郑朗要有大动作了,可有一些难题,无论圈圩或者连圩,私人占有的湖泽终是一个难题,有的大户人家占着两千亩的湖泽,反正是废湖泽,官府无所谓,可圈圩时也要赔偿两千亩良田。那成了什么?
以及一些人乘机圈圩,以便连圩时讨要良田。
这种小伎俩,吕夷简见得多了。
因此讨要这份诏书。
这份诏书对其他地方没有作用,就是颁发成律法,那些大户人家该占还是占,不过有了这份诏书,郑朗有了法据,就可以在圈圩时找出对策。
他没有表态,将奏折递给了李迪。
李迪也在苦恼之中,入夏以来,夏雨繁多,汴水多处泛滥成灾。虽不严重,去年的大灾,国库空荡荡的,更加加重了国家负担。看完奏折,总之李迪还是一个长者,都去了地方,范讽这小子病好了,回来急吼吼的要官失了风评,也让吕夷简趁机弄到了地方,还计较什么?
想了想道:“一定要慎重啊。”
仅说了这句话。
南方圈圩也有危险,北方还不是如此,看看汴水。那么于其在北方博一亩地两石三石的产量,不如在南方博一亩地四石五石的产量。
这也是大事情,禁私人圈圩、侵占湖泽,牵涉到许多人的利益,尽管这份诏书颁发后,有几人认真执行很让人疑问。于是两位宰相联手进宫面见赵祯,赵祯看了一下,道:“难道不对吗,一味让他们侵占湖泽,圈圩堵水,水道不畅,北方涝灾未宁,南方又要兴起?”
李迪咽了一下喉咙,只好点明道:“郑郎未必是此事,他音外之音,恐怕想大修圩田,或者将小圩联在一起,故向陛下讨要这份诏书。”
“是吗?”赵祯兴奋起来。
这是他最后快乐的时光了,年青有为,奋发向上,肯努力,勤奋,偶尔又与两个称心如意的嫔妃来一个燕尔之乐。甚至前一段时间,小小的报复了一下王蒙正。
起因要追溯到前几年,他当时看中王蒙正的女儿,可是刘娥嫌其妖媚,将此女嫁给刘从德,让赵祯娶了郭氏回来。赵祯心中很不乐意,但发作不得,隐忍下来。
正好王家出事,其子王齐雄杀人当坐除名,也就是从上到下一撸到底,将功名官爵一起除去。这件案子是程琳于郑朗进京拜字时处理的。可到了今年再度复官,新任的枢密使王曙将奉行之。蔡齐喝道:“如此,法挠矣,安可奉行!”拉着王曙不让他执行。第二天又奏于赵祯。
赵祯正想出气呢,假惺惺地道:“降一等官,可乎?”
蔡齐说不可,于是从蔡齐言。
这件事让他小小的快乐一下,你***,俺是皇帝,你不将女儿嫁给俺,偏偏附炎趋势,嫁给刘家!现在看谁说的算。
已经让他很满足了,并没有刻意报复王家的人。
李迪答道:“大约是,他临行前就提过万春圩。”
“李卿,你意下如何?”
“还是要小心,一旦水堵,后果不堪设想。倒是联圩之举,颇有长远意义。”
“州府圈圩都要小心翼翼,况且私人圈圩?”
李迪语塞,也能这样说的,州府合众人之力,从测量到谋划商议,到具体落实,再到安排、物资,远远胜过私人。那是集一州之力,而非一县之力,能动用多少资源?这样圈的圩都要小心,更不用说私人的圩田。
“朕准了。”
“喏,”李迪只好答道。
赵祯不想老师太过难堪,又问道:“朕听说郑朗才到太平州,就遇到了一件事,丹阳湖上数百名渔民持械相峙,千均一发之计,他驾一叶扁舟孤身进入对峙圈中,游说不久,两州百姓把手言和而散?”
临江寺的事赵祯没有问,这时代人相信迷信,包括赵祯在内。甚至听闻后,心中隐隐动心,但想到路途遥远,自己兴师动众带着妃子下江南求子,还不知道大臣会进谏成什么样子。这才作罢,没有提出。
几个月,赵祯再回想起,连抚胸口暗说,幸好幸好!
“是有此事。”李迪老实的答道。
与吕夷简无关,是李若谷看到事情经过后,大为欣赏,写了一篇奏折送到京城,将此事经过禀明。
“他很有胆色。”
“昔日丁谓与曹利用皆有胆色。”
赵祯无语,心里想到,你不是那壶不开提那壶吗?
但李迪用心与范讽用心是两样的,郑家子是有才华,是有胆色,然而皇帝对他太宠了。比如高衙内与五位世子的事,五位世子让皇帝喊回京城,狠训一顿,如何训的不知,只看到这几个月来五位世子包括赵允让,没有一个人出府溜达的,可见训得不会轻。
那个高衙内,皇帝亲自批旨,剥去所有官职功名,除籍。用的理由很简单,结交宗室子弟。直接将郑家子的麻烦解决。你是皇帝,亲自管一个小县主薄的除名,值得吗?
赵祯是好心,可做得未必让郑朗与崔娴领情,特别是崔娴,正眼巴巴的等着这件“玩具”到来。这一除名,会让她少了一个大大的乐趣。
宠得过份,对郑家子未必是好事,毕竟还小,才十七岁,未来道路很漫长。
李迪说得无趣,于是三人暂时沉默,看到这个情形,李迪与吕夷简正准备告退。外面小黄门匆匆忙忙跑进来,道:“陛下,澶州急报,澶州横陇塌决,黄河之水弥漫而下,东北至南乐、清平,又从清平再东北至德州,又从南乐进入大名府,至橡滨二州,千里之地,皆成汪洋。”
“什么啊!”赵祯一下子跳起来。
吕夷简与李迪脸上同时也变得惨白。
这一带皆是宋朝人口最密集的地方,这一淹,多少人家无家可归,多少百姓被洪水淹死!
果如郑家子所说,大灾害再度象恶魔一样,降低到了宋朝大地上。
赵祯过了好一会儿,颤动着瘦弱的身体,问道:“李卿,吕卿,宋州的粮食有多少?”
几乎都忘记夏初储备的粮食,今天才知道它将会有多宝贵,赵祯心中那个恨哪,为什么当初不多拿出一些钱出来。
李迪嚅嚅道:“宋州那个粮,那个粮”
“那个粮怎么了?”
“是备了的,可是汴水泛滥成灾,拿出许多赈济了灾民。”
“那怎么办?“赵祯无力的问。就是没有动,也不够,不过没有动它,可以用它来救一下急。这时候赵祯忽然后悔起来,不该将郑朗放到地方上去的,说不定此时他能想出什么主意。岁数小又怎么的,有的是奇思妙想。
再奇思妙想也不行哪,难不成凭空想,就能想出几十万石几百石的粮食?
!#
儒学系统。
赵通判仔细的回味一下,终于明白大部分,喃喃道:“好大的中庸。”
总体来说,现在的宋朝官员心态不是很恶,有嫉妒心理,但很难找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。
造成这种环境,一是刘娥,二是赵祯,皆是比较贤明的统治者。真正的那些“奸臣”不存在市场,换蔡京到赵祯朝,肯定非是蔡京,顶多就是一个吕夷简罢了。最恶的人,无疑是夏竦,然而夏竦当真是象史书里书写的十恶不赦?
所以赵俊对郑朗不吃味。
叹息一声,又说道:“郑知州,你也是现世报。”
别管这对小夫妻是不是在作秀,能做到这种样子,一般官员肯定是做不来的。于是好报应来了,让他豁然开朗,终于悟出郑氏中庸
郑朗没有急,想要诠注它,必须有一些帮手,帮手就是三个学生,严荣暂时帮不上忙的,三个学生学业还没有到那地步。自己也是,更欠缺的是阅历,对社会的认识。
确立了核心标准所在,放在哪儿了。
虽然此事与今天三碑赋迅速传扬开来,郑朗也保持着一颗谦卑的心,将视线转移到政务上来。
他那封奏折就到了京城。
其实吕夷简已从吕三叔信上得到许多消息。
看到郑朗的奏折,郑朗心中打的什么主意,一看吕夷简就清楚明了。这小子野心很大啊,离得远,还不知道郑朗另一件野心很大的事,已经出现黎明的曙光。
反正猜测出郑朗要有大动作了,可有一些难题,无论圈圩或者连圩,私人占有的湖泽终是一个难题,有的大户人家占着两千亩的湖泽,反正是废湖泽,官府无所谓,可圈圩时也要赔偿两千亩良田。那成了什么?
以及一些人乘机圈圩,以便连圩时讨要良田。
这种小伎俩,吕夷简见得多了。
因此讨要这份诏书。
这份诏书对其他地方没有作用,就是颁发成律法,那些大户人家该占还是占,不过有了这份诏书,郑朗有了法据,就可以在圈圩时找出对策。
他没有表态,将奏折递给了李迪。
李迪也在苦恼之中,入夏以来,夏雨繁多,汴水多处泛滥成灾。虽不严重,去年的大灾,国库空荡荡的,更加加重了国家负担。看完奏折,总之李迪还是一个长者,都去了地方,范讽这小子病好了,回来急吼吼的要官失了风评,也让吕夷简趁机弄到了地方,还计较什么?
想了想道:“一定要慎重啊。”
仅说了这句话。
南方圈圩也有危险,北方还不是如此,看看汴水。那么于其在北方博一亩地两石三石的产量,不如在南方博一亩地四石五石的产量。
这也是大事情,禁私人圈圩、侵占湖泽,牵涉到许多人的利益,尽管这份诏书颁发后,有几人认真执行很让人疑问。于是两位宰相联手进宫面见赵祯,赵祯看了一下,道:“难道不对吗,一味让他们侵占湖泽,圈圩堵水,水道不畅,北方涝灾未宁,南方又要兴起?”
李迪咽了一下喉咙,只好点明道:“郑郎未必是此事,他音外之音,恐怕想大修圩田,或者将小圩联在一起,故向陛下讨要这份诏书。”
“是吗?”赵祯兴奋起来。
这是他最后快乐的时光了,年青有为,奋发向上,肯努力,勤奋,偶尔又与两个称心如意的嫔妃来一个燕尔之乐。甚至前一段时间,小小的报复了一下王蒙正。
起因要追溯到前几年,他当时看中王蒙正的女儿,可是刘娥嫌其妖媚,将此女嫁给刘从德,让赵祯娶了郭氏回来。赵祯心中很不乐意,但发作不得,隐忍下来。
正好王家出事,其子王齐雄杀人当坐除名,也就是从上到下一撸到底,将功名官爵一起除去。这件案子是程琳于郑朗进京拜字时处理的。可到了今年再度复官,新任的枢密使王曙将奉行之。蔡齐喝道:“如此,法挠矣,安可奉行!”拉着王曙不让他执行。第二天又奏于赵祯。
赵祯正想出气呢,假惺惺地道:“降一等官,可乎?”
蔡齐说不可,于是从蔡齐言。
这件事让他小小的快乐一下,你***,俺是皇帝,你不将女儿嫁给俺,偏偏附炎趋势,嫁给刘家!现在看谁说的算。
已经让他很满足了,并没有刻意报复王家的人。
李迪答道:“大约是,他临行前就提过万春圩。”
“李卿,你意下如何?”
“还是要小心,一旦水堵,后果不堪设想。倒是联圩之举,颇有长远意义。”
“州府圈圩都要小心翼翼,况且私人圈圩?”
李迪语塞,也能这样说的,州府合众人之力,从测量到谋划商议,到具体落实,再到安排、物资,远远胜过私人。那是集一州之力,而非一县之力,能动用多少资源?这样圈的圩都要小心,更不用说私人的圩田。
“朕准了。”
“喏,”李迪只好答道。
赵祯不想老师太过难堪,又问道:“朕听说郑朗才到太平州,就遇到了一件事,丹阳湖上数百名渔民持械相峙,千均一发之计,他驾一叶扁舟孤身进入对峙圈中,游说不久,两州百姓把手言和而散?”
临江寺的事赵祯没有问,这时代人相信迷信,包括赵祯在内。甚至听闻后,心中隐隐动心,但想到路途遥远,自己兴师动众带着妃子下江南求子,还不知道大臣会进谏成什么样子。这才作罢,没有提出。
几个月,赵祯再回想起,连抚胸口暗说,幸好幸好!
“是有此事。”李迪老实的答道。
与吕夷简无关,是李若谷看到事情经过后,大为欣赏,写了一篇奏折送到京城,将此事经过禀明。
“他很有胆色。”
“昔日丁谓与曹利用皆有胆色。”
赵祯无语,心里想到,你不是那壶不开提那壶吗?
但李迪用心与范讽用心是两样的,郑家子是有才华,是有胆色,然而皇帝对他太宠了。比如高衙内与五位世子的事,五位世子让皇帝喊回京城,狠训一顿,如何训的不知,只看到这几个月来五位世子包括赵允让,没有一个人出府溜达的,可见训得不会轻。
那个高衙内,皇帝亲自批旨,剥去所有官职功名,除籍。用的理由很简单,结交宗室子弟。直接将郑家子的麻烦解决。你是皇帝,亲自管一个小县主薄的除名,值得吗?
赵祯是好心,可做得未必让郑朗与崔娴领情,特别是崔娴,正眼巴巴的等着这件“玩具”到来。这一除名,会让她少了一个大大的乐趣。
宠得过份,对郑家子未必是好事,毕竟还小,才十七岁,未来道路很漫长。
李迪说得无趣,于是三人暂时沉默,看到这个情形,李迪与吕夷简正准备告退。外面小黄门匆匆忙忙跑进来,道:“陛下,澶州急报,澶州横陇塌决,黄河之水弥漫而下,东北至南乐、清平,又从清平再东北至德州,又从南乐进入大名府,至橡滨二州,千里之地,皆成汪洋。”
“什么啊!”赵祯一下子跳起来。
吕夷简与李迪脸上同时也变得惨白。
这一带皆是宋朝人口最密集的地方,这一淹,多少人家无家可归,多少百姓被洪水淹死!
果如郑家子所说,大灾害再度象恶魔一样,降低到了宋朝大地上。
赵祯过了好一会儿,颤动着瘦弱的身体,问道:“李卿,吕卿,宋州的粮食有多少?”
几乎都忘记夏初储备的粮食,今天才知道它将会有多宝贵,赵祯心中那个恨哪,为什么当初不多拿出一些钱出来。
李迪嚅嚅道:“宋州那个粮,那个粮”
“那个粮怎么了?”
“是备了的,可是汴水泛滥成灾,拿出许多赈济了灾民。”
“那怎么办?“赵祯无力的问。就是没有动,也不够,不过没有动它,可以用它来救一下急。这时候赵祯忽然后悔起来,不该将郑朗放到地方上去的,说不定此时他能想出什么主意。岁数小又怎么的,有的是奇思妙想。
再奇思妙想也不行哪,难不成凭空想,就能想出几十万石几百石的粮食?
!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