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金小说网 www.bjklic.com,省委大院(全本)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听到来了人,房子的主人连忙迎出来,王一鸣一看,是个五六十岁的男人,精瘦精瘦的,头发都有些花白了,脸上的皱纹一道一道的,像是雕刻出来的,皮肤粗糙,一看就是正经的山里人,纯朴,见了生人,不会说话,只是张着嘴,手足无措的互相搓着手,尴尬的笑着。
秦书海忙介绍说:“老乡,这是我们省里的王书记,他来看望你老人家了。”
老人忙说:“好,好,谢谢了,谢谢了。”说完忙去屋子里拿板凳。随行的工作人员连忙去帮忙,七手八脚的,就抬出来几张板凳,张罗着让领导们先坐下,其他的人,就站在一边。
省里的电视台和市里电视台的记者们,忙摆好摄像机,挤着眼睛,开始扑捉他们需要的新闻镜头。
王一鸣和老人握了握手,问候说:“老人家,你身体还好吧?”
“好,好,都托政府的福,身体棒着呢!一年到头,没有得过病,连感冒发烧都很少,我们山里人,身体瓷实,不像城里人,身体金贵。”老人回答着。
“你们家里有几口人?”
老人怔了一下,不好意思的说:“就我自己,我是个单身汉。”说完,低下头,显得很局促。
王一鸣看他这个样子,知道不好再问下去了,于是换了一个话题说:“你平常里靠什么生活?当地政府对你们照顾的如何?”
老人说:“山里还有半亩水稻田,三亩多的坡地,可以种包谷,这些打的粮食,够吃了,平常里到山上可以打猎,挖中药,弄几个活便钱,买点盐巴,日子还过得去。”
王一鸣问:“你自己,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啊?”
老人说:“谁算过!我们山里人,知道日子能过下去就行了,至于一年能够挣多少钱,谁也不操那个心,因为也没有钱,买件衣服,买点酱油醋之类的,就没有了。想挣了也容易,去一趟山里,就挣个几十块了。”
看起来,他对自己的生活还是很知足的。
王一鸣又问他,知道不知道建设水库,要移民搬迁的事。
他说:“知道,十几年前就听说了,但一直没见落实。都是说快了快了,以后就没了下文。不知道国家怎么回事。”
王一鸣说:“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搬迁?”
老人挠了挠头皮说:“咋说呢?也愿意也不愿意。如果政府给的条件好,我今后的生活比现在有提高,生活又有保证,当然愿意搬迁。如果给的条件不好,还不如我现在的生活,我就不愿意了。我们山里人,住在这里,也习惯了,整天守着大山,想弄几个钱,进山就可以弄到,什么野味,中药,我们这里多的是,拿到家里,就有人上门收购。不用出门,就可以换成钱,我们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。到了山下,别的地方,我们没有别的谋生的本事,想再回来,就不可能了。”
王一鸣点了点头,说:“你说的有道理,关键是满足你们的条件,安置好,让你们满意。”
这个时候,院子里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,妇女,小孩,探头探脑的,在院子里围了一圈。当地的村长也来了。他在自己家里,看见一长串的车队停了下来,就连忙往这边赶。
村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,矮矮的个子,很壮实,头发像是钢针,一脸络腮胡子。看见这么多大官,他也搞不清谁是什么官,于是一律的称呼:“领导好,领导辛苦了!”可能都是从电视上学的。
王一鸣握过他的手,就让他介绍一下整个村的情况。
村长说:“各位领导,我汇报一下啊,我们这个村,叫半坡村,就是因为它地处山的半山腰,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叫这个名字的,老人说,是从清朝开始的。我们的先祖为了逃避仇人的追杀,才来到这深山老林里落户,听说来的时候,就一户人家。后来和附近的村民通婚,繁衍了一百多年,到了现在,就成了几百人的村子。现在这十几户,只是一部分。周围还有五六个村子,也是我们同姓同族的,都是一个祖先繁衍下来的。大家散居在这个山窝里,方圆十几里,都是一个姓。整个村有三百四十多口人,现在到外面打工的,有一百多人,留在家里的,都是年纪大的老人和孩子,年轻一些的妇女,也去山下打工了... -->>
听到来了人,房子的主人连忙迎出来,王一鸣一看,是个五六十岁的男人,精瘦精瘦的,头发都有些花白了,脸上的皱纹一道一道的,像是雕刻出来的,皮肤粗糙,一看就是正经的山里人,纯朴,见了生人,不会说话,只是张着嘴,手足无措的互相搓着手,尴尬的笑着。
秦书海忙介绍说:“老乡,这是我们省里的王书记,他来看望你老人家了。”
老人忙说:“好,好,谢谢了,谢谢了。”说完忙去屋子里拿板凳。随行的工作人员连忙去帮忙,七手八脚的,就抬出来几张板凳,张罗着让领导们先坐下,其他的人,就站在一边。
省里的电视台和市里电视台的记者们,忙摆好摄像机,挤着眼睛,开始扑捉他们需要的新闻镜头。
王一鸣和老人握了握手,问候说:“老人家,你身体还好吧?”
“好,好,都托政府的福,身体棒着呢!一年到头,没有得过病,连感冒发烧都很少,我们山里人,身体瓷实,不像城里人,身体金贵。”老人回答着。
“你们家里有几口人?”
老人怔了一下,不好意思的说:“就我自己,我是个单身汉。”说完,低下头,显得很局促。
王一鸣看他这个样子,知道不好再问下去了,于是换了一个话题说:“你平常里靠什么生活?当地政府对你们照顾的如何?”
老人说:“山里还有半亩水稻田,三亩多的坡地,可以种包谷,这些打的粮食,够吃了,平常里到山上可以打猎,挖中药,弄几个活便钱,买点盐巴,日子还过得去。”
王一鸣问:“你自己,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啊?”
老人说:“谁算过!我们山里人,知道日子能过下去就行了,至于一年能够挣多少钱,谁也不操那个心,因为也没有钱,买件衣服,买点酱油醋之类的,就没有了。想挣了也容易,去一趟山里,就挣个几十块了。”
看起来,他对自己的生活还是很知足的。
王一鸣又问他,知道不知道建设水库,要移民搬迁的事。
他说:“知道,十几年前就听说了,但一直没见落实。都是说快了快了,以后就没了下文。不知道国家怎么回事。”
王一鸣说:“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搬迁?”
老人挠了挠头皮说:“咋说呢?也愿意也不愿意。如果政府给的条件好,我今后的生活比现在有提高,生活又有保证,当然愿意搬迁。如果给的条件不好,还不如我现在的生活,我就不愿意了。我们山里人,住在这里,也习惯了,整天守着大山,想弄几个钱,进山就可以弄到,什么野味,中药,我们这里多的是,拿到家里,就有人上门收购。不用出门,就可以换成钱,我们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。到了山下,别的地方,我们没有别的谋生的本事,想再回来,就不可能了。”
王一鸣点了点头,说:“你说的有道理,关键是满足你们的条件,安置好,让你们满意。”
这个时候,院子里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,妇女,小孩,探头探脑的,在院子里围了一圈。当地的村长也来了。他在自己家里,看见一长串的车队停了下来,就连忙往这边赶。
村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,矮矮的个子,很壮实,头发像是钢针,一脸络腮胡子。看见这么多大官,他也搞不清谁是什么官,于是一律的称呼:“领导好,领导辛苦了!”可能都是从电视上学的。
王一鸣握过他的手,就让他介绍一下整个村的情况。
村长说:“各位领导,我汇报一下啊,我们这个村,叫半坡村,就是因为它地处山的半山腰,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叫这个名字的,老人说,是从清朝开始的。我们的先祖为了逃避仇人的追杀,才来到这深山老林里落户,听说来的时候,就一户人家。后来和附近的村民通婚,繁衍了一百多年,到了现在,就成了几百人的村子。现在这十几户,只是一部分。周围还有五六个村子,也是我们同姓同族的,都是一个祖先繁衍下来的。大家散居在这个山窝里,方圆十几里,都是一个姓。整个村有三百四十多口人,现在到外面打工的,有一百多人,留在家里的,都是年纪大的老人和孩子,年轻一些的妇女,也去山下打工了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