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金小说网 www.bjklic.com,红尘问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秦岭以东越过关中的豫州地界上有一座山,山头不大,没有许多名门宗派该有的气势恢宏高耸入云,甚至可以用普通来形容,就是这么一座普通的山头却有一座全然算不上普通的黄粱寺,山头方圆百里内几无山贼盘旋。
黄粱寺自建寺以来少说也有几千年,不可谓底蕴不深厚,却出了数十位大乘境界大金刚,几乎每代出两至三人,几千年间不曾断。
当朝帝君曾有“三山独东海为尊,四寺敬黄粱一梦”之说,天下武人更是说佛门有十份禅骨,黄粱每代都独占两份。
黄粱寺从不接受香客进寺敬香,犹如世外之地一般,除了寺中弟子下山取经,整座江湖几乎见不到黄梁山山中僧人。
这般种种并不能断言山上僧人会在世人前展现高傲姿态,就说那位从关内归云寺中取经归来的小沙弥古灯,身背经箱已经来到黄粱山下的牵黄村,只要有人稍一停留,便是微笑着回复一句“哦米拖佛”,苦行僧的模样也是惹得村民怜爱不已,从不因自己从黄粱寺上来而自我感觉高人一等。
牵黄村位于黄粱寺山脚,借着黄粱寺的庇护也算是兴盛之地,至少没有匪辈歹徒之流的隐患。小沙弥风尘仆仆下山去关内取经,沾染一身世俗尘埃返回寺中正处于牵黄村内,瞅见天色尚早,肚皮已经咕咕作响,小沙弥尴尬的双手合十偷偷一笑,准备找处人家化点斋饭下肚。
山上有名刹,山下敬佛之风必定浓郁,更何况那座名刹还很不简单,村民们遇见僧人必然极为大度,更兼得一位才十岁左右的沙弥出来化缘任谁遇见都会怜悯施舍一番。有些眼睛闲不住的,多盯着小沙弥看几眼便能看见其佩戴的佛珠,还要多加几分高看,谁人不知黄粱寺中僧人所佩佛珠都是就地取材的?
牵黄村附近有座不知名小庙,庙中僧人不似黄粱寺僧人那般神龙不见尾,反而会时常会出来走动,但倘若碰见黄粱寺僧人必定十分敬重,此时的小沙弥正化好斋饭,蹲在屋檐背荫处用食,饭菜并不丰盛,只有些许青菜一碗白米饭,小沙弥吃的津津有味。
数位僧人从眼前经过,小沙弥停下饭筷,完全被吸引过去。
小沙弥在这几百上千里的取经路上遇见过许多人,僧人更是数不胜数,然而每次见到眼前这些穿着黑白双色禅衣的僧人还是十分好奇。
师父说过,黄梁山下僧人穿黑白禅衣的庙里有位女菩萨,求双修路,修欢喜禅,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禅种,很可惜。
师父没有深说,小沙弥也不懂何意,只觉得那座庙里的女菩萨应该很了不起,这次又正好撞见师父所说的黑白禅衣,不禁多看了几眼,还是照旧没看到那位女菩萨,小沙弥神色有些失望,继续低头扒拉着饭菜填腹。
在取经路上晒就黝黑肤色的小沙弥断然不惧正午烈日正高,更是因为心中有一桩喜事藏了许久,恨不得早些回寺,当下便毅然背着经箱迎着烈日上山而去。
上山之路由青石板铺就而成,算不上宽广,山上那座寺庙倘若光看正门,十足的荒山野寺。
好在小路两旁尽是粗枝壮叶的黄粱树,树荫遮路,能享一路透风的清凉。黄梁山不高,已经登至半山腰的小沙弥正蹲坐在路旁抹去额头汗水稍作歇息,抬头一看,隐约能望见山顶悄悄露头的塔林尖顶,嘀咕道:“回家了。”
看着临近寺门,并未歇息多久的小沙弥又一股脑爬了起来,进寺心切。
黄粱寺修筑在山顶,寺庙虽大,寺门却小,在门口两侧各立有一尊金刚怒目石雕及菩萨低眉铜像,添些庄严。
手持一串光滑圆润佛珠的清瘦老僧人独自站在门前两尊雕像中间,因为身形如同枯木,在寺中得一枯木禅师的名号。虽然眉须尽白,但神采奕奕,低头俯视上山路,守望了许久。
一个瘦小的身形出现在视线中,老僧人面露微笑,露出一口布满黄斑的漏风残齿,很是高兴。
另一方面,正登山而行的小沙弥同样一眼瞧见山门的老僧人,顾不上有些疲倦的身子,脚步立即加快,对着这位今年在佛门论经大会上夺得头魁的老僧人喊了一声:“师父!”
古灯十分敬重自己这位师父,且不说自己从小被师父独自带大,更是由于常听寺中师叔、师兄说起过师父的种种。
例如师父这一生就只修了一本《三珠经》,其他经书看都不看一眼,寺中方丈曾多次要师父多看看其他经书,多知晓些世间苦难,多参透些佛经文理,师父牛鼻子理都不理,奇怪的是方丈也不责怪,要是放在其他寺庙,这类弟子早就要被赶下山去,每次想到这里,自己都要说一句“师父有脾气”。
如果说天下僧人多数都是渡众生,那师父便是渡自己求大自在。
老僧人走上前去相迎,慈祥道:“古... -->>
秦岭以东越过关中的豫州地界上有一座山,山头不大,没有许多名门宗派该有的气势恢宏高耸入云,甚至可以用普通来形容,就是这么一座普通的山头却有一座全然算不上普通的黄粱寺,山头方圆百里内几无山贼盘旋。
黄粱寺自建寺以来少说也有几千年,不可谓底蕴不深厚,却出了数十位大乘境界大金刚,几乎每代出两至三人,几千年间不曾断。
当朝帝君曾有“三山独东海为尊,四寺敬黄粱一梦”之说,天下武人更是说佛门有十份禅骨,黄粱每代都独占两份。
黄粱寺从不接受香客进寺敬香,犹如世外之地一般,除了寺中弟子下山取经,整座江湖几乎见不到黄梁山山中僧人。
这般种种并不能断言山上僧人会在世人前展现高傲姿态,就说那位从关内归云寺中取经归来的小沙弥古灯,身背经箱已经来到黄粱山下的牵黄村,只要有人稍一停留,便是微笑着回复一句“哦米拖佛”,苦行僧的模样也是惹得村民怜爱不已,从不因自己从黄粱寺上来而自我感觉高人一等。
牵黄村位于黄粱寺山脚,借着黄粱寺的庇护也算是兴盛之地,至少没有匪辈歹徒之流的隐患。小沙弥风尘仆仆下山去关内取经,沾染一身世俗尘埃返回寺中正处于牵黄村内,瞅见天色尚早,肚皮已经咕咕作响,小沙弥尴尬的双手合十偷偷一笑,准备找处人家化点斋饭下肚。
山上有名刹,山下敬佛之风必定浓郁,更何况那座名刹还很不简单,村民们遇见僧人必然极为大度,更兼得一位才十岁左右的沙弥出来化缘任谁遇见都会怜悯施舍一番。有些眼睛闲不住的,多盯着小沙弥看几眼便能看见其佩戴的佛珠,还要多加几分高看,谁人不知黄粱寺中僧人所佩佛珠都是就地取材的?
牵黄村附近有座不知名小庙,庙中僧人不似黄粱寺僧人那般神龙不见尾,反而会时常会出来走动,但倘若碰见黄粱寺僧人必定十分敬重,此时的小沙弥正化好斋饭,蹲在屋檐背荫处用食,饭菜并不丰盛,只有些许青菜一碗白米饭,小沙弥吃的津津有味。
数位僧人从眼前经过,小沙弥停下饭筷,完全被吸引过去。
小沙弥在这几百上千里的取经路上遇见过许多人,僧人更是数不胜数,然而每次见到眼前这些穿着黑白双色禅衣的僧人还是十分好奇。
师父说过,黄梁山下僧人穿黑白禅衣的庙里有位女菩萨,求双修路,修欢喜禅,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禅种,很可惜。
师父没有深说,小沙弥也不懂何意,只觉得那座庙里的女菩萨应该很了不起,这次又正好撞见师父所说的黑白禅衣,不禁多看了几眼,还是照旧没看到那位女菩萨,小沙弥神色有些失望,继续低头扒拉着饭菜填腹。
在取经路上晒就黝黑肤色的小沙弥断然不惧正午烈日正高,更是因为心中有一桩喜事藏了许久,恨不得早些回寺,当下便毅然背着经箱迎着烈日上山而去。
上山之路由青石板铺就而成,算不上宽广,山上那座寺庙倘若光看正门,十足的荒山野寺。
好在小路两旁尽是粗枝壮叶的黄粱树,树荫遮路,能享一路透风的清凉。黄梁山不高,已经登至半山腰的小沙弥正蹲坐在路旁抹去额头汗水稍作歇息,抬头一看,隐约能望见山顶悄悄露头的塔林尖顶,嘀咕道:“回家了。”
看着临近寺门,并未歇息多久的小沙弥又一股脑爬了起来,进寺心切。
黄粱寺修筑在山顶,寺庙虽大,寺门却小,在门口两侧各立有一尊金刚怒目石雕及菩萨低眉铜像,添些庄严。
手持一串光滑圆润佛珠的清瘦老僧人独自站在门前两尊雕像中间,因为身形如同枯木,在寺中得一枯木禅师的名号。虽然眉须尽白,但神采奕奕,低头俯视上山路,守望了许久。
一个瘦小的身形出现在视线中,老僧人面露微笑,露出一口布满黄斑的漏风残齿,很是高兴。
另一方面,正登山而行的小沙弥同样一眼瞧见山门的老僧人,顾不上有些疲倦的身子,脚步立即加快,对着这位今年在佛门论经大会上夺得头魁的老僧人喊了一声:“师父!”
古灯十分敬重自己这位师父,且不说自己从小被师父独自带大,更是由于常听寺中师叔、师兄说起过师父的种种。
例如师父这一生就只修了一本《三珠经》,其他经书看都不看一眼,寺中方丈曾多次要师父多看看其他经书,多知晓些世间苦难,多参透些佛经文理,师父牛鼻子理都不理,奇怪的是方丈也不责怪,要是放在其他寺庙,这类弟子早就要被赶下山去,每次想到这里,自己都要说一句“师父有脾气”。
如果说天下僧人多数都是渡众生,那师父便是渡自己求大自在。
老僧人走上前去相迎,慈祥道:“古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